骨科和傷害復健的權威『東大門讚診所』,專治各種身體不適、腰酸背痛

骨質密度報告大解析

骨質疏鬆症是指「骨頭的骨量減少導致骨骼微細的結構產生破壞,進而影響骨骼強度,增加骨折風險的疾病」 ,根據統計是排名第二多的慢性病(僅次於心血管疾病)。保守推算,一生當中每三位女性及每五位男性會有一個罹患骨鬆症,而且年紀越大,盛行率越高。台灣的老年人口比例今年正式突破15%,預計2026年會達到超高齡社會的20%,所以骨鬆問題也會越來越重要。今天就跟大家介紹怎麼診斷骨質疏鬆症。

目前臨床用來診斷骨質疏鬆症有兩種方法:第一是看到病人受到『低創傷性骨折』,就是走路摔倒就造成腕部、髖部或脊椎壓迫性骨折,有這種狀況可以直接診斷有骨鬆。第二就是要靠骨質密度檢查。大家熟知的定量式超音波只是簡易的篩檢工具,不能用來診斷。確定診斷要用「雙能量X光吸收儀DXA」來檢查。

當大家去做DXA檢查時,第一個問題是要做幾個部位?通常DXA最常檢查的部位是腰椎與兩側髖部,也只有這三個位置的結果可以拿來診斷骨鬆。當這三個部位都不能檢查的時候,不得已可以用「非慣用手的橈骨前三分之一段」來代替。最終的骨密結果要以腰椎或髖部裏面「最差的結果」來當做受試者的骨質密度,也就是說「檢查三個部位的診斷率要比一個或兩個部位來得高」。

拿到DXA的報告,可以看到每個部位會有自己的骨量、T值及Z值。T值是指「跟同性別30歲健康年輕人的骨質來比較」,而Z值是指「跟同年齡同性別的健康人」比較的結果。T值0表示你的骨質等於同性別30歲健康年輕人的平均骨質。T或Z的數值代表跟平均差幾個標準差(假設常態分佈),也就是T值-1代表你的骨質比84%的健康年輕人差,T值-2.5代表比99.4%的年輕人還要差,而Z值-2代表比97.7%的同齡健康人差。

 

世界衛生組織WHO依據白種人停經後女性的骨折率訂定出骨質疏鬆症的診斷標準:T值大於或等於-1為正常、T值介於-1與-2.5之間為骨質缺乏或流失、T值小於或等於-2.5為骨質疏鬆症,如果又合併骨鬆性骨折的話,就是「嚴重骨質疏鬆症」。前面提到當病人有「低創傷性」造成骨鬆性骨折時,就可以直接診斷為骨鬆,不管T值是否達到-2.5的標準。對於『50歲以上或停經婦女』來說,從他們骨質比年輕健康人流失多少,可以預估發生骨鬆骨折的機率,所以要用T值及WHO的標準來評估。而對於『50歲以前或未停經婦女』,基本上骨頭強度沒有太大的問題,需要了解他們的骨本跟同齡健康人差別多少,所以用Z值評估。當Z值-2以下代表100個人只贏不到2個,就是你的「骨量明顯低於同年齡期望值」,Z值大於-2視為「骨量在期望值的正常差異內」。學會正確判讀你的骨質密度報告,得到正確的結果,再根據正確的結果,採取必要的治療,方能預防骨鬆性骨折的發生。

2023© Copyright All Rights Reserved